想啥就写啥 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不想写就不写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Twitter一周游

玩了一周Twitter,启发颇多。


我对internet的理解是信息发布、接受、共享的平台,这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人从单一来源接受相同信息    

典型案例:门户网站


就国内而言,占主流的还是新浪这样的门户,显然还处于最原始初级阶段。为什么这么说?虽然形式上或技术上有所革新,但从本质而言,新浪和CCAV、北京晚报等没有区别,都是集中了大量经过过滤筛选信息的发布地。它们最大的功能是配合ZF宣传需要,是一个单向纯发布平台。


而国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听取一种声音,看一个电台,现在又访问同一个网站。这样其实和国内很多行业一样,只有技术更新,没有内在实质进步。


第二个阶段:每个人有选择的从单一来源接受不同信息

典型案例:书签 Google Reader


大多数人从门户入门后,经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后,逐步会根据个人喜好固定访问垂直网站及论坛,这时候就出现了书签。我以前还在书签里建立了很多分类(子文件夹),如汽车、生活、好玩儿等,每次重装电脑必须备份,否则会有点惨。


书签不错,但还不够好。我们通过书签还是要被动的每天不定时去各个网站论坛去人工查看更新,运气不好很可能扑个空。而国内很多垂直网站也为了方便用户,一般集中在早上9点集中更新当天全部内容。但论坛都是实时更新,每时每刻都去看两眼,确实很累。


此时Google来了,首先有在线书签,免去备份之苦,而且换个电脑也能调用书签,煞是方便。但更有用处的是Google Reader,通过RSS订阅,只需打开一个页面,即可掌握所有关注网站及论坛的最新变化更新。


可惜国内网站及论坛对RSS支持实在不咋地,例如汽车之家网站及论坛干脆就不支持,爱卡北分论坛虽然可订阅,但更新有问题,严重不同步。


其实原因很简单,以国内网站CEO及广告客户的智商,只能理解到PV(page view点击率)这个水平。不支持RSS订阅的目的就是逼着你每天至少上三次网站,以增加他PV,从而带来更多广告收入。他们担心用户一旦订阅浏览,很可能只扫标题和简介,根本不点击进入网站页面,影响PV。用户体验只是说说而已,与他何关?


对比WSJ(华尔街日报),每个栏目版块均可单独RSS订阅,差距太大。


第三个阶段:用户主动发布及分享信息

典型案例:Blog  Picasa Twitter Facebook


虽然有了RSS订阅,每个用户可以只选择自己最关注的信息阅读,算是一种个性化服务。但总体上依然是网络媒体发布用户接受的单向传播。


如果说生活就是被强暴,那么以前只能被一人强暴,现在可选被N人强暴,说到底还是被强暴,没有区别。


没错,网站都提供了回复功能,论坛也开放讨论,但用户的回复参与度太小,基本不能影响主流声音。


于是有了Blog,个人终于有了平台公开发布自己的声音。可惜,博客在新浪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为网络版八卦周刊,几个人在做,众人围观看。MSN blog稍好一点,但仅限于好友之间分享,圈子太小。


Blog并没有解决信息单向传播的问题,只是小小范围的扩大了信息源,多了一点点民间的声音,比如韩寒博客。这是为什么呢?建个博客很简单,成本为零,但是能写出有想法、有内容甚至文笔还算通顺文章的人实在太少太少。绝大部分人或者忙的没时间,或者穷的没心情,或者脑袋空空两眼发直无文可写,或者懒得连打字都嫌烦。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包括我)总觉得写博客是一件很正经的事,必须正襟危坐,点烟沏茶,苦思冥想,妙笔生花,总不成就写句“今天天气不错心情很好”就没了吧。。。既然这么复杂,还是少写为妙。


此时有了twitter。我知道twitter有段时间了,以前对它很不以为然,技术太简单,相对于blog就是倒退。140字能写点啥?那也叫思想?纯属无病呻吟话痨。


用过之后才发现,Twitter的精髓是与手机绑定,实现随时随地的分享,不能再方便啦。


但即使在Twitter中,据统计也是10%发言,90%人在看。


技术达到了,但人缺乏意愿。


很多人不愿公开与外界分享自己的思想,只愿做个被动的接收者。


这也许就是目前internet的悖论把,技术跑得太快,人的思想意识跟不上。








没有评论: